

腕龍(學名:Brachiosaurus)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,生活於晚侏羅紀,可能還有白堊紀早期。牠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「βραχιων」(前臂)及「σαυρος」(蜥蜴)結合而來,因牠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。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,亦是所有最聞名的恐龍之一。
數十年以來,腕龍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。但後來發現數種泰坦巨龍類恐龍(如阿根廷龍),都比腕龍為大。最近,另一種腕龍科的波塞東龍亦被發現,就已知不完整的化石,亦可能比腕龍為重。
腕龍最初令人認為是具有比較完整化石標本的恐龍中,最大的物種,包括在柏林洪堡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,世界上最高的組裝骨骼,都是屬於布氏腕龍(B. brancai)的。有些科學家認為布氏腕龍其實是屬於另一個屬,稱為長頸巨龍。模式種高胸腕龍(B. altithorax)的正模標本包含了七節後背椎、薦骨、尾椎的近端、鳥喙骨、肱骨、股骨及肋骨,這些骨骼都足以估計其大小。腕龍的脊椎與肋骨具有空腔,可以減輕體重。
數十年以來,腕龍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。但後來發現數種泰坦巨龍類恐龍(如阿根廷龍),都比腕龍為大。最近,另一種腕龍科的波塞東龍亦被發現,就已知不完整的化石,亦可能比腕龍為重。
腕龍最初令人認為是具有比較完整化石標本的恐龍中,最大的物種,包括在柏林洪堡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,世界上最高的組裝骨骼,都是屬於布氏腕龍(B. brancai)的。有些科學家認為布氏腕龍其實是屬於另一個屬,稱為長頸巨龍。模式種高胸腕龍(B. altithorax)的正模標本包含了七節後背椎、薦骨、尾椎的近端、鳥喙骨、肱骨、股骨及肋骨,這些骨骼都足以估計其大小。腕龍的脊椎與肋骨具有空腔,可以減輕體重。
腕龍的骨骼圖
基於完整的骨骼,腕龍被估計達25米長,頭部可提高至離地面13米高。一些來自較大型標本的化石碎片,顯示腕龍可以生長至比這個數值多15%。這些碎片包括有獨立的腓骨(編號HMN XV2),長1,340厘米,而其中的肩胛喙狀骨被認為是屬於超龍的。
在過去,腕龍的體重有者不同的估計值,小至15公噸,[2]大到78公噸。[3]這些估計值卻有一些問題,如15公噸的數值是基於肢骨而非整個身軀模型,而78公噸的數值是基於一些過時及過重的模型等。一些近期的研究基於骨學及推測肌肉組織估計重量為32公噸、[4]或37噸。[5]而編號HMN XV2的大型標本被認為重達48到56公噸。
基於完整的骨骼,腕龍被估計達25米長,頭部可提高至離地面13米高。一些來自較大型標本的化石碎片,顯示腕龍可以生長至比這個數值多15%。這些碎片包括有獨立的腓骨(編號HMN XV2),長1,340厘米,而其中的肩胛喙狀骨被認為是屬於超龍的。
在過去,腕龍的體重有者不同的估計值,小至15公噸,[2]大到78公噸。[3]這些估計值卻有一些問題,如15公噸的數值是基於肢骨而非整個身軀模型,而78公噸的數值是基於一些過時及過重的模型等。一些近期的研究基於骨學及推測肌肉組織估計重量為32公噸、[4]或37噸。[5]而編號HMN XV2的大型標本被認為重達48到56公噸。
腕龍是屬於蜥腳下目的四足草食性恐龍,有著長的頸及尾巴,腦部相當小。與蜥腳下目的其他科不同,牠的身體結構像長頸鹿,有著長的頸及前肢。腕龍的牙齒是竹片狀的,很適合牠那草食性的特徵。牠的頭顱骨有著很多小孔,可能是幫助減輕重量。腕龍的鼻孔位於頭頂上。前腳的首趾及後腳的首三趾都有爪的。腕龍的頸椎有13節,背椎有11或12節,以及5節薦椎。
^_^
回覆刪除